欢迎访问!

新农村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村新变化

对甘肃省明年经济形势的研判与建议

时间:2013-12-31 来源:  作者:

 

  一、对2014年我省经济形势的基本研判

  (一)机遇与有利条件

  1.国家经济前景预期乐观。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步企稳,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正在回升。对于明年经济走势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稳定在7.6%左右。

  2.资本市场的景气指数在上升。专家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利益相关的投资银行、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或许有较大的获利空间,预期金融机构营业收入会增加。这对我省破解发展的金融和资金瓶颈、扩大直接融资、激发民间资本、推进上市融资等均有重要影响。

  3.从区域经济上看,除北京、香港外,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一、二线城市经济都在回暖。

  4.行业回暖将带动复苏。除了建筑业受到房地产业的影响外,包括信息、化工、通信、设备制造在内的其他非金融行业开始回暖,未来都呈现向上走势。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显示出市场活力将加大。从内部来看,十八大后我国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基础设施投资和库存回补因素将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特别要注意国家将很快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和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启动农村土地入市改革等,都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这对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国企比重高、二元结构突出的我省来讲有特殊意义。

  6.从外部环境看,明年国际经济环境总体稳定,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有望进一步好转。

  (二)挑战压力与不确定性

  1.国家加大化解和治理产能过剩举措对我省经济运行会产生全局性影响。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是我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化解力度的加大将对我省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全方位深远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应的对策,要对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及体制机制做出重大调整。

  2.地方债务和财政金融风险可能进一步放大,要未雨绸缪。

  3.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对中国房价预期出现回落的研判明显增多,房价景气指数明显下滑,中央可能出台进一步改革和治理房地产市场的措施。

  4.企业经营成本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微利经营影响未来投资、技改等生产活动,部分省市开始调低增长速度。我省应该注意到这些变化。

  5.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形势难以根本改观,“过紧日子”或成定局,财政货币政策稳中收紧趋向可能性加大,对严重依赖投资拉动的甘肃影响巨大。

  6.处理好“三驾马车”关系,有效刺激消费和出口拉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刻不容缓。

  7.世界经济所处的均衡状态依然脆弱,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省出口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二、思考与建议

  冷静、准确研判大势,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抓住发展机遇,搞好统筹兼顾,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1.指导思想上关键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总趋向,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和稳定的促进、推动和引领作用。

  2.保持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定力,精准施策。目前,形成并实施的我省发展思路符合省情,切忌政策的随意调整和变动,看好的发展思路应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抓到底。

  3.不为GDP增速和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所困。按目前形势,连续保持12%左右增长速度,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指标,实现到2020年“同步进入”困难很大,应该实事求是看到我省面临的实际困难。建议明年开始逐步在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进度方面开始微调,多留余地。

  4.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根据形势变化需要完善和调整已有发展战略思路。重点要立足于发展和稳定,考虑和部署我省改革的突破点。应该看到,相对于发展而言,我省在改革方面一直停滞不前,发展和稳定中遇到的许多深层次体制性障碍都源于改革的滞后。我省部署经济工作时应在改革方面出实招、下狠手。建议着力在加快构建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启动和推广农村土地流转试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资源价格改革、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改革步伐。

  5.建议明确提出打造甘肃经济升级版新思路。初步考虑包括:(1)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为动力,打造甘肃改革升级版;(2)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依托兰州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战略平台和河西新能源建设、河东传统能源改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打造甘肃经济发展升级版;(3)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发展为契机,创新开放模式,拓宽开放渠道,推动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打造甘肃开放升级版;(4)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甘肃生态文明升级版;(5)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为抓手,打造甘肃脱贫致富升级版。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社科联副主席、教授)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